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国的背景下,城市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已成为衡量治理能力、服务效能和产业活力的重要标尺。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近年来在网络平台的构建与维护上走出了一条兼具实用性与前瞻性的道路,既解决了市民“急难愁盼”,也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构建:从“需求”出发,打造城市数字底座

网络平台的构建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要以用户需求为锚点,筑牢城市发展的数字基座。沈阳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便坚持“场景先行、问题导向”,避免陷入“为了建而建”的误区。

政务服务平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早在2018年,沈阳便启动“一网通办”改革,将原本分散在28个部门的1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整合至“辽事通”沈阳分平台。为解决老年人、基层群众使用难题,平台不仅保留了窗口办理渠道,更推出“远程视频帮办”服务——市民在家中通过手机就能与工作人员“面对面”提交材料,手续齐全的事项当天即可办结。这种“线上为主、线下兜底”的思路,让平台上线初期便覆盖了全市80%以上的政务服务需求,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则紧扣沈阳“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命题。针对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意愿强、技术储备弱”的特点,沈阳联合华为、东软等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设备联网、数据采集到智能分析的“一站式”服务。沈阳机床厂通过该平台对其i5智能机床进行远程运维,设备故障率降低30%,生产效率提升20%;华晨汽车则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优化了零部件供应链调度,年库存成本减少近千万元。这类平台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更催生了“平台+制造”的新业态,成为产业转型的“加速器”。

维护:以“长效”为要,保障平台持续运行

网络平台的构建只是起点,常态化的维护才能让平台“活起来”“用得好”。沈阳在平台维护中形成了一套“监测-响应-优化”的闭环机制,确保平台稳定高效运行。

日常运维是基础。沈阳市大数据管理局建立了“7×24小时”监测中心,通过AI算法实时监控政务平台、交通系统、医疗平台等关键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访问量激增、响应延迟等问题,系统会自动触发告警,技术人员可在15分钟内启动应急预案。去年春节期间,“辽事通”单日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监测中心通过动态扩容服务器、优化负载均衡,确保了平台零卡顿、零中断。

数据安全是底线。政务平台存储着市民身份证、社保、医疗等敏感信息,任何泄露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沈阳为此构建了“三防体系”:技术上采用国密算法加密传输,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管理上建立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明确各部门数据使用权限;法律上出台《沈阳市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对违规操作“零容忍”。去年,某机构因违规调取市民健康信息被依法查处,相关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案例让市民对平台安全更有信心。

持续优化是关键。平台上线后,沈阳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双轮驱动,不断提升服务体验。政务服务平台新增了“电子证照共享”功能,市民办理业务时无需重复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电子证照直接调用;交通平台整合了公交、地铁、共享单车数据,推出“一键换乘”功能,实时显示最优出行路线;教育平台则根据家长调研,新增了“课后服务报名”“在线心理咨询”等高频功能,解决了“接送难”“焦虑症”等痛点。这种“小步快跑”的迭代优化,让平台始终与用户需求同频共振。

融合:向“未来”奔赴,激活城市数字基因

沈阳的网络平台建设并未止步于“能用”,而是朝着“好用”“爱用”“智用”的方向迈进,推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网络平台成为“城市大脑”的核心枢纽。沈阳整合了交通、城管、环保等12个系统的数据,构建了“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当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平台会自动调度附近的交警、救护车,同步调整信号灯配时,并向市民推送绕行提示;当监测到某区域PM2.5浓度超标,平台会溯源污染源,通知企业限产或扬尘工地停工。这种“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模式,让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判”。

在民生服务领域,“适老化”改造让平台更具温度。针对老年人群体,政务平台上线了“关怀版”界面,字体放大、色彩对比度增强,并保留了语音录入、电话咨询等功能;社区平台推出“邻里互助”板块,独居老人可通过一键呼叫与社区网格员、志愿者视频通话;医疗平台整合了市内30家三甲医院的资源,老年人可在线预约挂号、查看检查报告,还能享受药品配送到家服务。这些细节优化,让数字红利真正覆盖“一老一小”。

面向未来,沈阳正布局“元宇宙+城市服务”的前沿探索。在文旅领域,沈阳故宫推出了“数字故宫”平台,用户可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清代宫廷生活;在工业领域,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数字孪生”工厂,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物理工厂的实时数据,实现生产流程的虚拟仿真和优化。这些创新尝试,让沈阳的网络平台建设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从“一网通办”的便民服务,到“工业互联网”的产业赋能,再到“城市大脑”的智能治理,沈阳在网络平台的构建与维护中,既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务实之举,也有面向未来的创新之笔。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正通过网络平台的“硬支撑”和数字化服务的“软环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需求的升级,沈阳的网络平台必将在更广维度、更深层次上,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力。

作者 author